- 人物介绍
- 成就贡献
- 代表性著作
- 风采照片
- 媒体资讯
- 相关视频
- 师生谱系
陈日新,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,主任中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全国名中医,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,全国优秀教师,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,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敏灸重点研究室主任,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,中国针灸学会灸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世界中医药学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会长,江西省针灸学会会长,江西省热敏灸学会会长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热敏灸技术发明人,热敏灸小镇创始人,热敏灸机器人首创者。
长期从事腧穴敏化与灸疗规律的研究,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的灸疗热敏现象入手,以提高疗效为目标,采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,历经30年不懈探索,发现了灸疗特异性穴位;创立了“辨敏施灸”新技术;建立了“敏消量足”的灸量标准;提出了“腧穴敏化”与“灸之要,气至而有效”新理论。热敏灸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医院广泛应用,治疗患者350万余例。2011年创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,在国内外开设了40家分院,成为解决老百姓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,为提高全国灸疗临床水平、促进全国针灸学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近8年为20多个国家的针灸师培训了热敏灸技术,国际辐射效应进一步发挥。
两项重大成果“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”与“腧穴热敏化客观显示研究”均被评价为原始创新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贡献二等奖1项,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(以上均为第一负责人),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。出版中、英、日文专著8部;发表论文208篇,SCI收录27篇,得到Pain Medicine杂志社发表专文述评的高度评价;原创性论文“灸之要,气至而有效”入选2012年“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内学术论文”,为唯一入选的针灸学论文,主要内容已编入“十二五”国家规划教材《实验针灸学》,灸疗理论与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。
积极参与中医药改革工作,结合热敏灸的疗效优势,提出了“热敏灸 计划”,即热敏灸 各临床科室,让热敏灸技术走出针灸科,走进各临床科室,与临床科室优势病症相结合,构建科室核心竞争力,推动医院各科室学科专科建设和学术发展。例如,热敏灸走进骨伤科,打造治疗脊柱关节肌肉痛症的临床优势;走进神经内科,打造治疗中风病症的临床优势;走进老年科,打造增强体质,促进慢病康复的临床优势;走进肿瘤科,打造提高生活质量,人瘤共存的临床优势;走进肛肠科,打造术后无痛的临床优势。
根据基层医疗资源与发展现状,提出了治未病的主阵地应该在千家万户。2016年在山东太保庄建立全球首个热敏灸小镇,当地6.2万人使用热敏灸技术强身健体、慢病康复。山东省党报刊登了题为:《热敏灸小镇探索构建全民健康新模式——“小镇”居民走上健身防病大道》文章,高度认可了热敏灸小镇的建设模式与成果。2018年在江西高阜镇也建立了热敏灸小镇,同年江西丰城市启动全民热敏灸推广工作。中国中医药报两次头版头条报道了热敏灸小镇,倡导热敏灸技术走进千家万户,让老百姓艾灸起来、健康起来、长寿起来、幸福起来。热敏灸小镇的成功,为热敏灸助力精准扶贫、健康中国提供了可行性、可复制性、刚需性、精准性、高效性的样板。2018年12月“热敏灸小镇”写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(第10期),在国家卫健委官网刊登。近年来开展了热敏灸科普讲座280余场,培训基层医生5000余人。创办了热敏灸大讲堂,定期现场、线上开展热敏灸科普讲座与技术培训,方便百姓学习掌握医疗保健知识、热敏灸保健技术。目前带领团队正在研发智能、环保、便携、低人力成本的热敏灸机器人,将这项中医技术入社区、进家庭,让老百姓少生病,晚生病,不生大病,改善已病的生活质量,促进慢病康复,降低政府的医疗费用,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,将成为前景看好的中医健康产业。
诊治范围
擅长治疗中风病(脑梗塞,脑出血,脑外伤)、面瘫病(面神经炎)、腰痛病(腰椎间盘突出、背肌筋膜炎、腰肌劳损)、项痹病(颈椎病)、漏肩风(肩周炎)、骨痹病(膝关节骨性关节炎)、慢性胃炎、肠易激惹综合征、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疾病。
工作经历
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院长、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、江西热敏灸医院院长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敏灸重点研究室主任。
研究方向
主要从事腧穴敏化与灸疗规律的研究。
科研成果
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,出版热敏灸专著8部,其中英文版热敏灸专著1部与日文版热敏灸专著3部,主持国家、部、省、厅级针灸科研项目20余项,获得省级鉴定科研成果8项,国家与省级教学成果3项,部、省、厅级科技奖5项,还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,其中:
1990年,独立完成的省级鉴定的“阻抗式胃运动检测仪的研制”科研课题,获江西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等奖及江西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等奖。
1992年,赴芬兰参加第八届国际生物医学电阻抗学术会议,并报告了首次将针灸学与国内外胃肠病学热门课题胃动力学相结合,系统客观地研究了针灸治疗胃动力障碍症,这一成果,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,在此基础上对其电生理和生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,获199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主持的“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”项目获江西省教育厅2005年-2006年度科技成果奖,获200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2008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。
获奖情况
1991年,被国务院学术委员会与国家教委联合授予“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”称号。
2008年度,被授予“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”以及“全国优秀教师”光荣称号。
2016年,被授予“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”称号。
2017年,荣获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称号。
此外,还曾荣获“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”、“江西省大学生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”称号。
学术兼职
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
世界中医药学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会长
江西省针灸学会会长
社会活动
1992年,赴芬兰参加第八届国际生物医学电阻抗学术会议。
出版著作
担任了全国高校规划教材《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》副主编及国家规划教材《实验针灸学》参考书主编,还撰写《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》一书。
主要论文
1.黄仙保,陈日新.陈日新“辨敏取穴”施灸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7,32(09):4038-4041.
2.谢丁一.陈日新教授论灸感[J].中国针灸,2016,36(08):789-792.
3.夏七新,谢丁一,张超然.陈日新“消敏定量”悬灸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[J].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5,27(06):43-45.
4.夏七新,谢丁一.陈日新教授“悬灸得气”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[J].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5,13(20):23-25.
5.罗小军,张波,付勇,熊俊,陈日新.陈日新教授灸疗治神调气经验简介[J].上海针灸杂志,2014,33(11):973-975.
6.陈金萍,陈日新,焦琳.陈日新教授悬灸得气经验集粹[J].上海针灸杂志,2014,33(09):788-789.
7.李原浩.陈日新运用热敏灸治疗性神经衰弱验案1例[J].江西中医药,2013,44(03):20-21.
8.易静,张波.陈日新教授“辨敏施灸”治疗躯体痛症经验总结[J].江西中医学院学报,2010,22(06):37-39.
9.张波,李丽.陈日新艾灸临床经验[J].江西中医药,2006(03):8-10.
10.张波.陈日新“开通经络”艾灸疗法[J].江西中医药,2006(01):7-8.
- 荣誉称号
- 科技奖项
